有法务赵小彬:法律服务增量市场源于各行业创新业务
“中国的私人律师什么时候普及?”采访有法务时,笔者问了这个问题。
在有法务创始人赵小彬看来,答案是至少十年。赵小彬说:“一方面,中国文化以和为贵,排斥诉讼,人们更倾向靠关系解决问题。另一方面,大众法律意识不强,法律是讲求证据的,很多诉讼人没有证据,律师反倒做了无谓的心理安慰工作。”正因如此, 赵小彬在创业时就决定要做B端的生意。
B端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热潮
赵小彬曾于德恒(深圳)律师事务所做律师,之后进入微信法务部任职近4年。2015年他创立有法务(ULegal),公司定位于向垂直行业公司提供互联网法律服务。作为经历丰富的法律人,赵小彬看到了行业存在的深层问题:
一、客户越来越多,付费意愿却越来越低,尤其面对互联网免费服务的洗脑;
二、律师越来越多,却重复信息不对称的生意,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是一条必然的趋势;
三、企业服务市场互相交叉,法律服务的创新也需要从整体企业服务中去跨界。
困难就是机遇,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各行业信息愈加透明,法律行业也不例外,因此,拥抱互联网成为共识。此外,由于各个行业涌现出创新业务,例如互联网金融的爆发、内容付费的兴起等,这些趋势对法律服务也提出了创新的需求。
反观供给端,法律服务行业可以分为几个大类:
第一类、法律电商。也就是法律服务的撮合平台,上游找法律服务供应商,下游找需求方,代表企业有易法通、快法务等,这些平台也是有法务的上游;
第二类、做细分市场。比如只做法律证据这个一个环节,比如把电子凭证做到极致。又或者是专注于法律行业的某些模块,比如做司法数据库、股权激励管理工具等,这一类公司大都会用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;
第三类、律师事务所转型,本质上是线下律师事务所加上了网络营销,增加线上获客的能力。这一类的公司数量巨大,但也遵从二八法则,其中真正理解互联网营销,并能和原有业务结合好的事务所较少。
第四类、同有法务一样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公司。从互联网业务起家,80%的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,因此更擅长于服务创新业务,客户也多为泛互联网行业的公司。
因此,ULegal并不做原有法律服务的电商渠道,跟律师事务所业务不完全冲突。
在赵小彬看来,有法务所在赛道是整个法律服务市场的行业延展,更注重对于服务新平台的创新。
“新平台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原有体系规则的破坏,大量新的交易的达成以及新规则体系搭建的需求,更有大量的潜在纠纷的风险。ULegal瞄准的正是这些新的行业平台规则搭建和纠纷解决的市场。”
赵小彬表示,因为其新兴领域的行业门槛、效率要求、低付费意愿等特点,这类新平台的“法律服务”还暂时没有成为传统律师行业的服务对象,可以相对避开律师行业的竞争。
专注于服务创新行业客户
具体到业务层面,ULegal的核心目标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及行业平台,客户集中在内容、游戏、互联网金融、电商等行业。商业模式分为提供标准法律产品和法律服务。
其中,标准产品是考虑到法律服务市场“低风险”、“高粘性“的特性,发现并抽离细分行业风险特性,打造内容产业(版权)、互金平台(逾期)、交易平台(违约)等特定行业可复制的法律服务产品。
法律服务则根据业务创新程度又细分为两类:
一、传统法律服务的转型:主要是已有法律服务如股权、融资、合同、合规等刚需高频的需求的对接,然后咨询、合同等最高频需求的系统化提高效率,降低人的因素的错误率和成本,提升服务体验。同时提供给专业律师向行业性法务转型的机会。
二、新兴领域法律产品的创新:在行业服务中找出最容易切入的行业领域问题,如内容产业版权、交易平台违约、互联网金融逾期等,结合金融和仲裁合作方及玩法,找到可复制的风险解决方案,实现法务服务的插件化嵌入和流程化,提供例如互联网产品合规、APP及公众号收购等新业务。
有法务在2016年获腾讯双百战略投资入股,在当年腾讯818创业节上,获得2016腾讯全球合伙伙伴大会腾讯创业节优秀服务商,现付费企业用户10000+,业务覆盖全国。